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从思想筑基、产业聚力、文化溯源、治理凝心等4个维度发力,不断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工作走深走实。
思想筑基,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将“铸牢”教育深度融入教书育人、办学治校全过程。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全面落实思政课程设置,配备专兼职思政教师87人,推选9名县领导入选州级思政讲师库,建成州、县级思政名师工作室2个,打造思政精品课30余节,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增进“五个认同”。深耕非遗文化传承,组织学生成立“掐丝珐琅”“北庭书法文化社”等非遗社团32个,定期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授课,激发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依托“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培育腰鼓、舞龙舞狮等特色校园品牌26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元宵社火、华服出行等传统文化展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活”起来、在青少年中“传”下去。
产业聚力,夯实共同繁荣发展经济基础。聚焦“融通准东、融入北庭、融合城乡”发展定位,构建“产业+就业”融合发展模式,持续推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静脉(节能环保)环保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五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严格落实就业创业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搭建县乡两级“家门口”零工驿站,召开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00余场次。面向大型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开展就业培训活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2.8万余人次。“十四五”期间,县域招引投资额度亿元以上项目58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77.7亿元,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2家,新增4800余个就业岗位,不断拓宽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文化溯源,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紧扣北庭故城遗址核心资源,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强学术研究,2016年以来,在北京、西安等地连续举办8届北庭学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北庭学研究》《北庭史论集》《北庭钱币研究》等系列丛书7套。联合中国社科院累计完成北庭故城遗址考古发掘2.1万平方米,出土“悲田寺”刻字陶器残片等重要文物3500余件,完成224件出土文物修复,系统征集民间文物147件、文书史料370余件,建立北庭历史研究数据库。科技赋能,创新文物保护展示模式,“十四五”期间,整合各类资金2.5亿元,先后实施了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性设施建设等24个项目,用于北庭故城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展示利用。深入挖掘北庭历史故事,打造《北庭回响》《王子出行》等剧目。常态化举办瀚海军巡游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治理凝心,着力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创建“北庭枫桥”基层治理服务品牌,构建“民呼我为”响应体系,打造“线上+线下”诉求收集平台,实现诉求24小时收集、分类、整合、流转、办理、回访的全流程闭环。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矛调体系,率先建成县乡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推行“14580”和“16121”数智赋能运行机制,运用“三杯茶”调解工作法、“红石榴递进调解法”等模式解决各类纠纷。构建情感交融、文化互鉴的近邻体系,积极探索群众自治模式,全面推广“近邻+”民族团结结对交友活动品牌,召开“近邻奶茶会”,破解基层社区治理难题。以“邻里节+”品牌为依托,举办专场邻里活动,让居民在学习交流中增进邻里感情。“创新构建“1+2+N”青蓝结对体系,促使400多名新老同志结成师徒对子。“近邻互助”促合作,充分发挥工商联“政企桥梁”作用,组织企业、商户开展共建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中国民族报
运营单位:中宁县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955-50353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55-87371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210007
邮箱:znrmtzx@163.com
备案号:宁ICP备18000997号